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痛疼理论 >> 正文 痛疼理论

恩师宣蛰人压痛点分布规律《二》

来源:莲花疼痛网    发布时间:2/26/2012 11:46:01 AM

   臀中肌压痛点:臀中肌附着于髂翼外面的内上方,位于髂嵴的下方、臀大肌内端附着处的外方及臀小肌的内方和内上方,下角齐坐骨大切迹边缘。检查方法:也在上述的检查阔筋膜张肌压痛点的体位上,检查者用另一手的拇指尖移至髋外侧的髂嵴下方臀中肌外方附着处作滑动按压。若有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可查得部分压痛点。至于臀中肌内方和内下方的压痛点应在俯卧位上另作检查,方能明确。

   耻骨上支一耻骨结节--耻骨下支压痛点:股内收肌群的耻骨肌附着于耻骨上支(耻骨梳);内收长肌附着于耻骨结节下方和耻骨联合处;股薄肌和内收短肌附着于耻骨下支;内收大肌附着于耻骨下支直至坐骨支和坐骨结节。
  较长时间的股内收肌群缩短,会导致髋外展肌群或伸展肌群的肌力不平衡,其牵拉性刺激逐渐形成股内收肌群耻骨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与急性损伤为未彻底治愈所后遗的无菌性炎症的反应也是完全相同。疼痛反复发作,则肌骨骼附着处的炎症反应逐渐发展成炎性黏连、炎性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组织变性和挛缩。这种原发性耻骨附着址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病变(与继发性耻骨附着处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病变一样)也就是大腿根部软组织损害经久不愈,日后有可能继发下列的部分或全部征象;
( 1)生殖器痛(包括阴囊痛、睾丸痛、阴茎根部不适或疼痛、龟头不适、麻木或疼痛、和大小阴唇痛、阴道痛、阴蒂不适或疼痛、尿道口不适或疼痛)、女性性交痛、性功能减退或消失(如男性的阳萎、早泄、女性的性欲暗淡、包括男女性计划生育后遗症、女性不孕症、骶尾痈、肛门或会阴不适、下垂感、刺痛、麻木感、尿意感、尿频、尿急、尿潴留、尿失禁等。
(2)腹股沟痛、下腹痛、月经痛等。
(3)上腹部不适、腹痛或食欲不振、胃纳不佳等。
(4) 股内收肌群挛缩会增加臀部软组织的过度伸引,导致臀肌等软组织骨骼附着处出现损害性病变时.会惹起自臀部传导至小腿外侧(或外后侧)、小腿后侧或足部的反射牲坐骨神经痛,与放射性或根性坐骨神经痛或;下肢牵涉痛又是完全一样。
(5) 大腿内侧痛或股骨内上髁痛,可继续顺次向下发展出现膝内侧痛、小腿内侧痛、内踝后下方痛(日久会形成继发性内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跟骨内侧痛、前足内侧痛、拇趾痛(从单一拇趾到五趾,均有可能)

   阔筋膜张肌压痛点:阔筋膜张肌附着于髂前上棘外缘和外后方的髂翼外面上。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引起髋外侧痛,久坐站起时常使征象突出;疼痛还会向下肢外侧传导,是小腿外侧痛麻的主要发病部位之一;与大腿根部软组织损害一样,患肢不能在坐位作剪脚趾甲的动作。检查方法:病人侧卧于硬板床上,患髋向上,检查者站立在病人的臀后方,用腹壁抵住病人的臀部,一手把肌肉完全放松并将伸直的患侧下肢被动抬起,保持髋关节处于过度伸展和极度外展的位置上,或令病人在上述位置上将患侧膝关节屈成90 °角,置于检查者的肩上,可保证大腿外展位上的阔筋膜张肌、臀中肌、臀小肌和梨状肌等完全放松;便于另一手的拇指尖垂直针对髂前上棘外缘此肌附着处作深层的滑动按压,可查得压痛点。

   臀小肌压痛点:臀小肌附着于髋外侧的髂翼外面,位于臀中肌附着处的下外方、阔筋膜张肌附着处的后方和股直肌髋臼上部附着处的上方。检查方法:病人侧卧,在上述的检查阔筋膜张肌压痛点的过度髋关节外展和伸展体位上,检查者把另一手的拇指尖(螺面)改放在髂前上棘与股骨大粗隆顶端联接线中点的皮肤上,在拇指尖与该处骨面成45度角,向内下方向针对髂翼外面臀小肌下方附着处,也就是此肌疼痛最为敏感处之一作深层的滑动按压。若该肌附着处有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可查得压痛点。以后病人在相同的体位上,检查

者这一拇指尖(螺面)顺次分别放在股骨大粗隆顶端的上方和后方,前者向内下方和后者向内前方针对此肌髂翼外面下中方和下后方附着处作深层的滑动按压,有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也可查得压痛点。

 外踝后下方压痛点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在腓骨外踝后下方的总腱鞘中通过,其外侧被腓骨肌上、下支持带所包围.若此支持带和总腱鞘骨骼附着处因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可发生外踝后下方痛,称为原发性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若因腰臀部软组织骨骼附着处损害的传导痛经久不愈,继发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病变时,称为继发性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疼痛可向下传导,引起跟骨外侧痛;还会继续向前足外侧、足背、足底外侧和小趾传导,引起继发性痛、麻感,影响行走。

这种继发的内踝后下方痛或外踝后下方痛单独出现时,其疼痛部位必局限于踝内侧或踝外侧;如果内外踝后下方两侧痛同时出现时,则两侧疼痛不论是继发性或原发性内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其疼痛均会向下传导,汇集于跟骨底部,出现与髌下脂肪垫损害向后下方传导影响一样的跟底痛(有退变性骨质增生者.传统慨念也误诊跟骨骨刺痛),此时其内外踝后下方病变部位仅有高度敏感的潜性压痛点、也无主诉疼痛出现。

  腰椎板和骶骨背面压痛点:腰骶部软组织损害时,腰1椎板~4中嵴的骨膜(或肌附着处)受到腰部深层肌损害的影响,均会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腰3~2为其好发部位。它是该节段腰部 ,深层肌损害的组成部分,故除引起腰骶痛以外,还有可能向上、向下或向前引起躯干上部、躯干下部 ,或腹部等诸多并发症。 检查方法:在下述8.腰部深层肌和腰背筋膜压痛点检查的相同位置上.检查者以拇指尖针对腰1椎板由上向下逐一滑动按压直至骶4中嵴背面,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可查得压痛点。但对腰部深层肌本身一起损害时,压痛点相互混淆而无法分清。可利用银质针针刺试探做出鉴别。

 腰椎后关节压痛点:该区为多裂肌和旋椎肌的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引出与8.腰部深层肌和腰背筋膜压痛点完全相同且更为剧烈的临床表现。腰椎后关节压痛点是腰部深层肌主要的发痛部位。检查方法:在腰部深层肌和腰背筋膜压痛点检查的位置上,检查者用双拇指尖自椎板稍向外移,垂直深按腰椎后关节突,顺次逐一滑动按压,可查得压痛点。

 骶棘肌下外端附着处压痛点:骶棘肌和腰背筋膜后叶的下外端骨骼附着处,起自腰三角区外缘的髂嵴,沿髂后上棘内上缘与骶骼关节内侧缘直至骶骨末端。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多会出现腰痛、腰骶痛或并发与放射性坐骨神经痛反射性坐骨神经痛征象完全一样的下肢传导痛、下肢传导性麻木、麻刺感或麻痹等。

 内踝后下方压痛点:胫骨后肌腱在胫骨内踝沟的腱鞘中通过,其外侧被分裂韧带所包围。若此韧带与腱鞘骨骼附着处因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可发生内踝后下方痛,称为原发性内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若因股内收肌群上端或下端骨骼附着处损害的传导痛经久不愈,继发内踝后下方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病变者,称为继发性内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疼痛可向下传导,引起跟骨内侧痛;再向前传导,引起前足内侧、跟底内侧和拇趾的痛、麻感,影响行走。       检查方法:检查者用拇指尖嵌入内踝沟,自内踝后方、下方直至前方作滑动按压,可查得压痛点.

          这种继发的内踝后下方痛或外踝后下方痛单独出现时,其疼痛部位必局限于踝内侧或踝外侧;如果内外踝后下方两侧痛同时出现时,则两侧疼痛不论是继发性或原发性内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其疼痛均会向下传导,汇集于跟骨底部,出现与髌下脂肪垫损害向后下方传导影响一样的跟底痛(有退变性骨质增生者.传统慨念也误诊跟骨骨刺痛),此时其内外踝后下方病变部位仅有高度敏感的潜性压痛点、也无主诉疼痛出现。

  髌尖粗面压痛点:髌下脂肪垫前上缘附着于整个髌尖粗面涉及髌骨的下1/2段边缘。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可引出膝盖下方痛。当检查中向下推移髌骨时,常发现髌骨上方软组织也会出现剧烈的压痛。但当施行髌下脂肪垫松解手术后,此压痛不再出现。由此可知,这种髌上的压痛实乃髌尖粗面压痛点向上的传导影响。       如果这种继发的膝内侧痛或膝外侧痛单独出现时,其疼痛部位必局限在膝内侧或膝外侧;如果膝内外两侧痛同时出现时,则两侧疼痛常会一起向前传导,汇集于膝盖部出现膝前下方痛(日久会形成继发性髌下脂肪垫损害),此时膝关节内外侧病变部位原有的主诉痛却完全消失,但其潜性压痛点与原来一样仍保持高度敏感不变。此继发的膝前下方痛与原发性髌下脂肪垫损害的膝前下方痛完全一样,也向前上方传导,常会出现股四头肌不适、酸胀直至肌力不全:向前下方传导,沿胫骨前方、踝前方、足背直至第24趾背面出现不适、麻木或疼痛;向后方传导出现腘窝不适或疼痛;此腘窝征象继续向后上方传导,出现大腿后侧不适或酸痛或继续向后下方传导,出现腓肠肌酸胀或疼痛、跟腱痛(日久会形成继发性跟腱前脂肪垫损害)、跟骨痛、跟底痛(有退变性骨质增生者,传统概念误诊跟骨骨刺痛)

                                   ----- 资料来源《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最终版)

返回>>

皖公网安备 340802020001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