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名家各派疼痛学理论 >> 正文 名家各派疼痛学理论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介绍

来源:莲花疼痛网    发布时间:2/24/2012 2:49:22 PM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系统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是由张颖清先生首行发先的,它具有方便、简单、准

确等优点。笔者在此基础上,将穴位的排列作了适当的调整,使之更加符合人体缩影定位的本意。

(一)第二掌骨侧部解剖

  第二掌骨侧包括:第二掌骨及肌肉、桡神经、血管掌浅支及皮肤,该部皮肤含有大量神经末梢。

  (二)穴位的定位及主治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系统可分为头穴、颈肩穴、心肺穴、肝胆穴、脾胃穴、肾穴、腰穴、下腹穴、生殖穴等。具体排列方式如下(图5-1)。

图5-1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

1.头穴

  定位:食指掌指关节桡侧后凹陷处,相当于三间穴。

  主治:牙痛、头痛、三叉神经痛、急性结膜炎等头面、眼、耳、鼻、口、牙齿疾病。 

2.生殖穴

定位: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根部交界处。

主治;子宫、膀胱、尿道、肛门及大腿部疾病。

3.脾胃穴

定位:生殖穴与头穴连线之中点。

主治:胃炎、胃溃疡等胃肠疾病,肌肉疾病,扭伤等。

4.心肺穴

定位:头穴与脾胃穴之间中点。

主治:心肺、乳腺及支气管、背部疾病。

5.颈肩穴

定位:头穴与心肺穴之间中点。

主治:肩周炎、落枕、肘腕、咽喉部疾病。

6.肝胆穴

定位:心肺与脾胃穴之间中点。

主治:肝胆疾患,顽固性失眠。

7.肾穴

定位:脾胃穴与生殖穴连线上1/4处。

主治:遗尿、肾及小腹疾患。

8.腰穴定位:脾胃穴与生殖穴连线中点。

主治:腰扭伤、腰腿痛等及腹部疾病。

9.下腹穴

定位:腰穴与生殖穴之间。

主治:阑尾炎、结肠炎等下腹部疾患。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每个穴位都以其对应部位或器官命名,实际上身体可分为无数个部位,因此第二掌骨侧就应对应许多穴位。并且,每个穴位除治疗同名器官或部位疾病外,还可治疗与之在同一截面上的其他器官和部位疾病。

第二掌骨侧穴位与所对应的部位或脏器:

头穴:头、眼、耳、鼻、口、牙

颈肩穴:颈、甲状腺、咽喉、气管上段、肩、上肢、食管

心肺穴:肺、心、胸、乳腺、气管、食管、背

肝胆穴:肝、胆

脾胃穴:脾、胃、膈肌、胰

肾穴:肾、大肠、小肠

腰穴:腰、脐周、大、小肠

下腹穴:下腹、大肠

生殖穴:子宫、膀胱、卵巢、睾丸、外阴、肛门及下肢疾病等。

第二常骨侧原排列方式上:头穴、颈穴、上肢穴、心肺穴、肝穴、胃穴、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足穴计12个穴位。据笔者多年实践,结合人体解剖结构及生物学知识,将其改成现在的排列方式。人的躯干两极应由头部和生殖部为两极。腿足只是从生殖部长出的分支,象上肢一样,不能作为人的另一极。经过反复临床验证,现行的全息穴位以头穴至生殖穴的排列方式更符合全息律的本意。为什么两套全息穴位分布具有相同功能呢?原因很简单,因下肢和足部是从人的另一极生殖部生长出来的分支。因此生殖穴亦代表腿、足部。

实际上,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并不是单纯的直线排列,如更细地分,则是由一个屈膝而坐的胎儿,头端在远心端,臀和足在近心端在第二掌骨侧的缩影。这更符合部分是整体的缩影的全息思想。有人用经络诊疗器测出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详图(图5-2),具体定位如下。

图5-2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详图

后头穴:食指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臀穴:食指掌骨与第一掌骨根部交界处。

脾穴:后头与臀穴之间。

肺穴:后头与脾穴之间。

肝穴:肺穴与脾穴之间。

心穴:肺穴与肝穴之间。

颈穴:后头与肺穴之间。

肾穴:脾穴与臀穴连线上1/3处。

腰穴:肾穴与臀穴之间。

前头穴:食指掌指关节尺侧后凹陷处。

口穴:前头穴直下,平颈穴。

鼻穴:口穴直下一分处。

眼穴:鼻穴直下一分处。

耳穴:颈穴与口穴之间。

偏头穴:耳穴与口穴水平,耳穴直下二分处。

肩穴:耳穴直上,颈肺二交叉处。

肘穴:口穴直上,平肺穴。

手穴:肘穴直上,平肝穴。

胆穴:肩穴直上,平肝穴。

胃穴:胆穴直上,平脾穴。

小肠穴:胃穴直上,脾肾二穴交叉处。

大肠穴:小肠穴直上,腰臀穴交叉处。

膀胱穴:大肠穴直上,腰臀穴交叉处。

膝穴:手穴直下,平腰穴。

足穴:膝穴直上,平臀穴。

返回>>

皖公网安备 340802020001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