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质针治疗如何防范医疗纠纷的体会
梁峻铭
南川软外医院 (四川 408400)
摘要:银质针治疗虽创伤小,但仍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笔者从依法行医、执行医疗制度、遵循诊疗路径,强调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等方面,浅谈了如何防范医疗纠纷的一些肤浅体会,与同道一起探讨。
关键词: 银质针疗法; 医疗纠纷
自2002年《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问世以来,“应用其理论及方法治疗严重的腰腿痛、颈臂痛、肩关节痛、膝关节痛患者,收到了满意的疗效,治愈率达90%以上”[1]。该疗法的兴起,如雨后春笋,在临床上取得了卓越疗效,但在应用与推广上仍然存在诸多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银质针治疗中特别需要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笔者从收治慢性软组织疼痛住院患者六年以来,从依法行医,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认真遵循诊疗路径以及加强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等几个方面,就如何防范医疗纠纷的体会进行了一个简要小结,与同道一起探讨。
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疗法属“以针代刀”的微创[2],虽然创伤小,在针刺中,“极大部分病例表现为针刺部位的局部性酸胀重麻感而不是疼痛,仅少数病变严重者也可合并不重的痛觉”[3],但在诊疗过程中,由于针刺时有的患者有些部位出现强烈针感,个别患者解剖层次不清,治疗部位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个别患者严重的恐惧及紧张心理经医患沟通不能消除,以及年老、体弱、慢病(常见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患者逐年增加,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使银质针治疗有一定的医疗风险;又由于个别医生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不准(问诊不详、体格检查不细、未作全面的检验检查等),适应症把握不严,禁忌症了解不清,注意事项告知不够,操作流程比较混乱,针刺时手法不当,针刺角度深度错误,无菌操作不严,医患沟通不到位,这些主观因素的存在,使该疗法的医疗风险增大。我们在医疗行为中,要做到:
1. 必须依法行医、严格执行医疗制度
在医疗行为中,我们要增强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要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为重要法典,必须依法行医。因为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第四条第八款明确指出:“因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第五十五条指出:“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五十八条指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造成患者有损害,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所以在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疗法中,首先要严格执业准入制度,其次要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这是避免发生医疗纠纷的关键。
2. 认真遵循诊疗路径,确保医疗质量
制定《颈肩腰腿痛患者的诊疗路径》、《住院患者分科管理规定》、《护理工作流程》、《执行诊疗路径的考核制度》。从门诊接诊、门诊与住院分诊、住院患者病史收集、专科检查、初诊与治疗方案、适应症与禁忌症的掌握、慢病并发症的控制以及合并症的预防、针刺前疑难病例的会诊、针刺前医患沟通、针刺中的质量控制、针刺后的注意事项、再次治疗的评估、出院诊断与疗效评估、出院后的康复锻炼及门诊随访等环节严格遵循诊疗路径,以上述制度和规定来确保诊疗路径的执行,以此提高医疗质量,这也是避免发生医疗纠纷的重要举措。
3. 加强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制意识的增强,人口逐渐老龄化的趋势等,在银质针治疗的患者中,特别是住院患者,由于患者的慢性疼痛往往时间较长,广泛存在不良情绪,反复就医等特点,在治疗上的确存在一定难度,我们在诊治过程中,务必加强对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包括低收入阶层的患者;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预计治疗效果不佳者;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对交代病情中表示难以理解者;有感染征兆或已发生院内感染者;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者;住院预交金不足者;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者;特殊身份的患者等,这也是避免发生医疗纠纷不可忽视的环节。
银质针针刺疗法的科学性、严谨性要求从事软组织疼痛诊疗的医务工作者必须依法行医,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熟练掌握诊疗路径,加强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可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仲廉,华勇.慢性疼痛治疗学基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01:281
2.宣蛰人.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9.05
3.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0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