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床经验 >> 正文 临床经验

慢性软组织损害针刺治疗的思考

来源:莲花疼痛网    发布时间:5/19/2014 3:52:39 PM
 
 
慢性软组织损害针刺治疗的思考
 
王震生   赵春晖   王刚
 
 
       慢性软组织损害由急性软组织损害没有得到良好的修复发展而来,必然在急性软组织损害后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软组织损害在肌腹的,肌肉受炎症物质刺激出现收缩,肌肉收缩持续一段时间即出现粘弹性肌紧张的病理变化,这种改变会引起该肌肉骨骼附着处的牵拉力量加大,使此部位的内压力增加,正常的微环境遭到破坏,代谢产物堆积,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产生软组织损害。这种软组织损害是很隐蔽的,是急性肌腹部损害的继发损害,随着肌腹部软组织损害的缓解,无菌性炎症的消退,软组织损害的临床表现会逐渐消失。因肌肉骨骼附着处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少(软组织松解手术的切痕剥离出血很少),继发损害消失缓慢。又因肌肉骨骼附着部位较为深在,痛觉神经没有皮下、筋膜、肌腹部敏感,所以在急性软组织损害炎症消退后,临床症状消失,而肌肉骨骼附着部位的无菌性炎症并未完全消退,此时参加劳动肌肉收缩必然刺激肌肉骨骼附着部位,使潜在的无菌性炎症持久存在,形成原发慢性软组织损害。这种慢性软组织损害的无菌性炎症变化没有超过机体的承受阈值时,表现为不明显的疼痛、酸胀不舒适感觉。肌肉骨骼附着部位的这种炎症改变势必影响整块肌肉,产生感受阈值以下的炎症改变。当各种不良因素(包括引起急性软组织损害的各种因素)诱发软组织损害加重时,会重新出现疼痛或原有症状突然加重。形成患者就诊时的状态。
 
       临床疼痛症状出现后,很多方法针对肌腹及其周围筋膜进行治疗,明显改善了临床症状,如肌肉走行部位因过度敏感收缩的肌束形成的明显条索、硬结,在手法和各种针具触及后的放松、筋膜触及术对肌筋膜的各种刺激都相应改善肌腹及其周围筋膜的内环境,使损害性致炎物质减少,临床症状消失。这种临床症状消失与急性软组织损害的炎症消退是一种情 形,是一种相对的稳定状态。因为没有对肌肉骨骼附着处的治疗,肌肉走行部位及其筋膜的无菌性炎症消退是不彻底的,必然留有阈下损害,这种阈下损害为疼痛的再发留下了隐患。
 
       严重的慢性软组织损害患者,肌肉骨骼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损害明显超出机体的承受阈值,此时引发的疼痛是针对肌腹部及其周围筋膜的治疗无法缓解的。需要对肌腹及其周围筋膜和肌肉骨骼附着部位进行全面的治疗才能彻底解决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问题。任何只是针对肌腹及其周围筋膜的治疗,都是自欺欺人的,它只能缓解患者的现有症状,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种外界因素的诱发,势必导致疼痛的重新出现。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疗法的银质针透过皮肤、皮下浅筋膜、肌膜肌肉、深筋膜直达骨膜或肌肉的骨骼附着部位,并且这种“以针代刀”的方法与软组织松解手术又不完全相同,软组织松解手术是松开肌肉的一侧肌肉骨骼附着部位,使肌肉彻底放松休息,经过锻炼从新攀附长牢而彻底治愈软组织损害性疼痛。银质针疗法则尽量采取肌腹与肌肉骨骼附着部位全方位密集布针的方法全面消除无菌性炎症,经过运动锻炼不断诱发潜在炎症部位,不断针对新诱发的部位进行治疗,从而彻底消除潜在的无菌性炎症隐患,达到完全治愈。
 
       宣老以48年的临床探索创立了软组织外科学,无菌性炎症致痛的观点贯穿于整个软组织外科学之中。任何进入软组织外科学大门的医疗工作者都应以此为基点,进行开拓和创新,不应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细致分析各种疗法的作用所在,是否对软组织损害进行了全面的治疗,不要只看到表面的简单快捷,使患者徒劳于各种疗法的尝试当中,既欺骗了患者又欺骗了自己,对软组织外科学的探求会因此而中止于不求甚解之中。很多所谓的新疗法均以它轻巧易于接受的优点去对比银质针粗大疼痛的缺点,却没有一个疗法去和银质针疗法比较持久的治疗效应。疼痛是否治愈是要高标准严要求的啊!
 
 
 
 
 
返回>>

皖公网安备 340802020001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