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床经验 >> 正文 临床经验

密集银质针治疗上肢麻痛226例

来源:莲花疼痛网    发布时间:11/8/2013 10:52:22 AM

密集银质针治疗上肢麻痛226

 

李国栋

山东莱阳市国栋诊所  265200

 

 

摘要   目的:观察肩胛骨周围软组织损害与上肢麻痛症状之间的关系,验证软组织外科学新理论。方法:对226例上肢麻痛的适应症患者肩胛骨周围软组织施行密集银质针治疗,然后观察疗效。结果:优72例,良119例,可22例,差13例。优良率84.5%。结论:肩胛骨周围软组织损害可引起上肢麻痛为主的症状,临床表现与传统认识的颈椎病基本一样且占很大比例。密集银质针治疗肩胛骨周围软组织对此类病例有满意疗效。证明了软组织外科学新理论的正确性。

 

    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患者,以上肢麻痛为主要症状。此类患者多在中年以上,X线颈椎片多可见颈椎曲度变直、骨质增生等改变。因此,按传统理论经常被诊断为“颈椎病”。但在治疗时,许多传统的措施往往难以达到X线片上所见的骨质增生部位,而且疗效也多数不理想。即使有的效果满意,在症状缓解后再拍X线片检查,原来的骨质增生等改变并无明显变化。这是常见的临床现象。

通过学习《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以后,认识到这些所谓“颈椎病”的症状,多数由软组织损害引起,在肩胛骨周围往往有明显压痛点。因此,近几年对上述症状患者施行密集银质针治疗肩胛骨周围软组织,取得了理想的疗效,记录较详者226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26例,男68例,女158例,年龄23~75岁,平均49岁。病程10~3年,平均1.5年。均以上肢麻痛为主要症状,有的伴有轻度活动受限。上肢神经反射及肌力无异常。其中单侧194例,双侧32例。上臂为主者90例,前臂及手为主者78例,整个上肢及手均麻痛者58例,曾按颈椎病治疗效果不理想者158例。本组226例全部拍颈椎X线片,其中167例见颈椎有骨质增生、曲度变直等表现。

 

2. 治疗方法

 适应症:行上肢生理反射、病理反射、肌力检查、感觉分布检查,无明显异常。并行腋窝、肘关节、腕关节检查,无明显疾患。在肩胛骨周围行压痛点检查,有明显压痛点者,列为适应症。

 治疗方法:按照《宣蜇人软组织外科学》所述的银质针治疗操作方法,再根据压痛点的分布,对患侧肩胛骨背面的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附着处以及肩胛盂下唇肱三头肌长头附着处、斜方肌的肩胛冈上缘、肩峰内缘、锁骨外段上缘、冈上肌的冈上窝等附着处。进行密集银质针针刺治疗。具体操作过程在此从略不做赘述。初次治疗1周后,症状减轻者再治疗1次,3次为1疗程,列入观察。1次或2次治疗后症状消失者,不做继续治疗,视为疗效优。1次治疗后症状不减者,患者多不愿继续治疗,视为疗效差。

 

3. 结果

自拟疗效评价标准。优:症状完全消失;良:症状明显减轻; 可:症状减轻;差: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观察结果:优72例;良119例;可22例;差13例。优良率84.5%

 

4. 讨论

4.1  按照传统的骨科理论所述,认为上肢麻痛的症状,主要是由于颈椎发生骨质增生等所谓退行性变化,导致椎间孔变小,压迫脊神经根所致。但在实际治疗中,很少有疗法能够真正有效地单独作用于颈椎的增生部位和椎间孔。多数药物,主要作用还是消炎止痛、活血化瘀。多数手法,其作用部位还是颈部和肩部的软组织。而如果将针或其他的医疗器械直接刺到增生的椎体前缘或椎间孔,将是非常危险的。但是,为什么很多疗法都有一定的疗效?为什么许多疗法都有疗效满意的病例?为什么出现传导痛的区域往往与骨质增生部位的神经节段及神经走向不一致?为什么症状缓解后再拍颈椎X线片,却发现骨质增生并没有明显变化?这些问题成了长期的困惑。 通过学习《宣蜇人软组织外科学》以后,这些问题得到了迎刃而解。宣氏指出,许多上肢麻痛的症状,本来就是肩胛骨周围软组织损害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可以与所谓的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完全一样。而且这类病变占大多数。我们根据这个原理,采取上述疗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又反过来证明了《宣蜇人软组织外科学》的理论是正确的。

4.2  临床上我们还注意到,宣氏理论也有待详细解释这种现象的具体发生机理,有些机理尚有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之处。笔者根据自己的认识做一粗浅理解:肩胛骨周围软组织与臂丛神经没有直接的联系,本组病例症状的麻痛范围也并不与大神经的走向完全一致。但是,上肢的皮神经却与这些软组织有密切的关系。上肢的皮神经由C5~T2神经组成,皮神经均穿出深筋膜。如果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导致深筋膜发生炎症、紧张、挛缩等病变,就可刺激皮神经,引起上肢麻痛等症状。筋膜病变同时可过度约束肌肉的活动度,使得肌肉内压力增大,加重无菌性炎症,也可引起或加重症状。用密集银质针疗法,可减轻或消除这些部位的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同时对肌肉筋膜起到了松解作用,解除了对皮神经的刺激和过度约束卡压,因而症状得到了缓解或消除。

4.3  本组疗效差的病例,可能是主要病变部位不在肩胛骨周围,而是在颈部、肘、腕或其他部位及其他疾病。尚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国栋,男,1963年生,副主任医师。1987年开始读到《软组织外科学讲义》接触软组织外科学,2003年7月、2004年10月两次到宣老家学习软组织外科学。

电子邮箱:865736070@qq.com

 

 

 

返回>>

皖公网安备 340802020001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