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床经验 >> 正文 临床经验

软外理论在临床实践运用中的几点体会

来源:莲花疼痛网    发布时间:11/23/2012 3:48:18 PM
关于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

在临床实践运用中的几点体会

                          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针推科  俞壮武          邮编   315400
                                  
                                      
联 系  0574-81262379  13857495377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的发明,确实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宣老对全人类的贡献可谓巨大。他使原来“病人颈腰痛,医生头痛”的现象得倒了极大的改善。使原来对顽固颈腰痛的镇痛治疗一下子飞跃到了治痛的阶段。

   我是在2003年底初步认识“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并在2004年2月份在上海宣老处系统地学习“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经过这四年的临床实践,感到宣老的这一理论和方法确实好!确实是诊治软组织疾患的无价之宝。当之无愧!

   这四年里,我以宣老的“软外理论”为指导,努力把宣老的理论运用在临床软组织诊治实践中,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也有了不少的心得和体会。
然而今天我要谈的不是运用“宣软外理论”指导下所成功治愈的各种临床病例。因为成功治愈的病例宣老书中很多很多。我们临床的运用诊治,还只是处在临床的验证治疗阶段,应该说还没有什么新的突破。反而感到在运用“宣软外”治疗疾病时,还经常达不到宣老所要求并能达到的效果。这将是我们在今后运用“宣软外”理论治疗软组织疾病时所急需努力提高的问题。
   我今天要重点讨论的话题,是在运用“密集型银质针针刺”和“强刺激推拿”临床中所碰到的几起意外。总结出来,以供同道们借鉴。并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引起重视。
 
(一)、针刺引起臂部血肿3例(半个月后恢复),膝弯血肿1例(1个月恢复),冈下三肌血肿1例(半个月恢复),针刺耻骨上支股内收肌附着处引起痛性结节(小血肿)1例(1个月恢复),针刺足跗骨窦引起中趾麻痛(1个月后恢复)
 
病历资料:

(1)、
针刺引起臀部血肿3例。
 
    1、徐** , 男 ,工人。2005年7月8日第一次针右臀后侧臀中肌及坐骨大切迹后、中缘进针点。2005年8月21日第二次针右臀后侧臀中肌及坐骨大切迹后、中缘进针点。均在上午针刺,晚上发现血肿。
 
    2、王** ,女, 教师。2006年3月24日下午针左臀后侧臀中肌及坐骨大切迹后、中缘进针点。第二天发现血肿。
 
   以上二人三人次针刺引起臂部血肿均经冷敷,48小时后热敷。个月后均恢复,无后遗症。
 
  (2)、 针刺引起膝弯血肿1例。
 
   张**女,工人。2007年10月9日下午在针刺左股骨下端内侧髁上处后晚上出现血肿。经冷敷48小时后热敷、制动,约1个月后完全恢复。
 
   (3)、 针刺引起左肩胛冈下区血肿1例。
 
   余**女, 干部。2006年7月12日上午在针刺左冈下三肌后,下午即发现左肩胛冈下区针刺部位肿胀,发生血肿。经冷敷,48小时后热敷,半个月后完全恢复。
 
 (4)、 针刺耻骨上支内收肌附着处引起小血肿1
 
   龚**男,个体老板。2004年11月6日下午针刺右耻骨上支内收肌附着处后,晚上发现针刺局部有痛性小结节,第二天过来经检查,发现是小血肿,经冷敷,48小时后热敷,1个月恢复。
 
  (5)针刺足跗骨窦脂肪垫处引起中趾麻痛1
 
   黄**,女,工人。2006年10月22日下午针刺右足跗骨窦脂肪垫处时,感觉有一针有电击感,针刺后感觉右中趾麻痛。经敷消肿止痛交、理疗、口服VB1等,约一月后完全恢复。
 
  银质针的针具构造比较特殊。一是粗,因为银的传导热在金属中最好,但质地柔软,易折,因此,加粗针身,避免了断针的意外发生。二是钝圆。银质针在使用前要求磨钝磨圆。宣老认为针和小针刀一样,一个是盲针,一个是盲刀。均有一定的危险性,容易刺伤神经,血管。如何把这种危险性降到最低限度呢?就是不用刀,用针,而且是磨钝的针。这样对血管、神经的刺伤将会降到最低。
三是银质针针刺手法特殊:要求透皮直刺到软组织附着处,只可小幅度捣刺,不允许大副度提插。因为解剖知识告诉我们,在软组织附着处,没有大血管,大神经,只有小的滋养血管和小神经,即使有损伤,也无关紧要。
 
   总上所述,由于银质针具的上述特殊结构和操作要求,使银质针在针刺中,很少有刺伤神经、血管现象的发生。可以说是一种很安全的针刺方法。既然银质针有这许多的优点,比较安全,不易发生神经血管的损伤,那么,笔者为什么有这几起针刺损伤意外的发生呢?
 
笔者分析
 
(1)可能与患者的体质因素有关。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等。
 
(2)可能患者局部的血管,神经结构异常,有畸形。`如有血管瘤,血管畸形,易破损。
 
(3)银质针的针尖可能不钝圆,有棱角,或有毛刺。易发生血管、神经的擦伤。
 
(4)银质针刺后,常规按压针孔时间不长,以致针孔处不出血,但针孔内还有渗血,时间长后引起血肿。
 
预防和处理:
 
(1)针刺前应常规查血小板。注意询问病史,特别对糖尿病患者血友病患者,一定要慎重。
 
(2)熟悉解剖知识,学习学习再学习。
 
(3)不要打深层麻醉。因为正常的软组织,针碰到神经有电击感,碰到血管有刺痛感。针刺过程中术者要细心体会手感,并经常询问患者,有否异常针感,尽量避开神经血管,以免损伤。
 
(4)重视银质针的用前、用后的检查,整理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对深部血肿的预防。要求针刺局部常规按压3分钟或更长时间。
 
(6)捣针时如碰到患者诉有触电感时,银针不要在此处再反复捣刺了,以免损伤神经。
 
(7)血肿发生后48小时内冷敷,局部制动。48小时后热敷,敷消肿止痛膏。一般半个月——1个月左右消散。
 
8)神经损伤发生后,立即敷消炎止痛膏,48小时后理疗(TDP),口服弥可保 、VB1片,一般
 
1个月——3个月恢复。
 
(二) 颈性头晕,经强刺激推拿后,引起头晕症状加重2
 
   颈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引起的头晕很常见,经过规范的强刺激推拿后,常能立竿见影。笔者已有太多的体会了。
 
   但笔者也碰到过二例颈椎管内外试验诊断为椎管外软组织损害的头晕患者,在颈枕项平面行强刺推拿时出现头晕症状加重的病例。
 
  一例头晕患者,经过卧床休息后好转,第二天原有头晕症状明显改善。
 
  一例头晕患者经过吊针(丹参),扩张脑血管改善脑供血二天后也好转。
 
分析原因:
 
(1)考虑可能是患者体质弱,敏感,操作体位不当(均为坐位)
 
(2)笔者手法过重,痛点刺激时间过长等引起。
 
预防
 
 (1)要注意操作体位,选择患者卧位操作,应该比较安全。
 
 (2)注意手法的刺激量,不要过重,时间不要过长。
 
   我们有幸得到了一件与顽固性疾病作斗争的强大武器——“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可喜可贺。如何尽快地掌握它的真谛是我们每一个从事软外伤的医务工作者的最大愿望。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二重性的,有利也有弊。医学更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尽善尽美地掌握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而如何在运用医学方法的时候怎么样来尽量减少医疗风险,避免医疗副损伤的发生,这更是医学同道们的共同心愿。
 
   为此,在最后,我真切的地希望:今后,我们从事“宣软外学”的同行们能够共同探讨,来开辟一专门讨论医疗操作时的危险因素分析、评估的栏目。以此,来不断提高医疗的操作准确性、安全性。并最终提高我们的医疗质量。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以上是笔者在四年的临床实践中,由于自身的知识缺陷和“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掌握不当所碰到的几个医疗意外,贡献出来,望同道们、老师们批评、指正。由于时间仓促和本人的水平有限,问题分析上缺点难免,敬请谅解!
 
返回>>

皖公网安备 34080202000127号